學會會訊 2014 - 03
2014 ISPOR 6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

第六屆ISPOR AP年會,於2014年9月6日 ~ 2014年9月9日在中國北京市的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本次會議共有近1,200位的參加者,台灣的產、官、學界有超過60位以上的參加者,盛況空前。

會議主題為「Patients: The Center of Evolving Health Care in Asia-Pacific」,是以「病人」為主軸的議題。Plenary Session分別為1. Hearing the Patient's Voice in Health Care Decision Making Asia; 2.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for Informed Health Care in Asia-Pacific: Learning from Each Other; 3. China Health Care Reform: WHO Gains and Who Loses? 除了三個主要的Plenary Session之外,大會會議之前亦舉辦了18場的短期課程,著實讓與會者收穫豐碩。

會議舉辦期間適逢中秋佳節,本會於9月8日中秋夜圓之夜,於北京北辰五州大酒店舉辦台灣之夜餐敘,在熱鬧又不失溫馨的氣氛之下,與會的貴賓彼此交流互動,圓滿落幕!

這一期的會訊,我們非常感謝 理事長、中正大學經濟系 唐孟祺副教授、長庚大學臨床資訊與醫學統計研究中心 溫有汶助理教授,以及獲得本會獎助學金的2位研究生:台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所 黃俊哲與陽明大學醫務管理所 張仁洋分享年會的心得。與此同時,亦感謝基亞生技新藥開發專案副理 廖詩芬小姐與 徐詠絜小姐,協助台灣之夜服務台的簽到與攝影工作,以及協助現場硬體設備佈置的 俊哲。最後,感謝各方先進的參與和支持!

2014 ISPOR AP 與會之心得與感想

張啟仁  博士 / 長庚大學  臨床醫學研究所  教授



作者 張啟仁 博士

自從2012年ISPOR AP在台北舉辦之後,國內產官學界對TaSPOR以HTA為訴求之議題已產生了不少的迴響。爾後2013年初,HTA的考量納入二代健保的影響亦著實引起不少的討論,從衛福部、健保署到醫藥品查驗中心HTA小組,甚至公會、產業界都舉辦過大大小小不少的討論會議,而病人團體的意見在健康醫療保險的決策上,順勢成為今年ISPOR AP在北京舉辦的議題。本會在幾位前任理事長的領導之下,也替TaSPOR對國內藥物經濟在健康保險議題下貢獻了許多,不僅在國內產生了相當的影響力,在亞洲地區也佔據了相當重要的領導地位,進而在國際上也受到相當的肯定與重視。然而,從學會的角度及配合國際上ISPOR未來的發展,本會在未來的願景及努力的方向上,應該更有前瞻性的考量。因此,與本會會員分享一些參與ISPOR AP北京會議後的想法。
 
TaSPOR的再定位
本會之創辦及其宗旨既已明確訂定在結合國內產官學三方的有識之士,在衛生經濟及效果研究議題上,提供一個互動及學術研究之平台,以促進台灣在衛生經濟及效果研究議題上之發展。過去十多年間,我們已成功引導HTA的討論與推動,在產業及政府機關內著實貢獻不少;近幾年來,TaSPOR更見證了HTA相關議題的建立,間接促成醫藥品查驗中心HTA小組的成立、二代健保HTA評估的納入、國家醫療科技評估中心(National Institute of HTA, NiHTA)的創立。TaSPOR除了持續扮演推手的角色之外,我們更應思考未來本會的方向,如何結合更多學術單位研究人員的加入,以協助健保藥物給付相關議題之推動、如何與ISPOR永續平行互動的宗旨持續進行、如何創造效果研究的下一步更深入的應用目標,都是本會的所有會員應該積極思考與努力的方向。
 
議題溝通平台
HTA議題的推動與成立到成為衛生主管單位的政策執行,對TaSPOR而言是一個成功的案例,此種無形的助益對一個以提供溝通平台為目的的TaSPOR組織而言是必要的。然而,成功案例的背後,我們更應思考學會內部的核心價值與確切能力(Critical Mass)是什麼?ㄧ個議題的建構與發酵是應本著大方向的需求而演變,如何結合本會相關會員,從不同專業背景、目的及資源做整合,對相關議題有更多的付出,才能使本會以溝通平台成立之宗旨更加落實。
 
學術研究
從幾次的國際大會及亞洲大會參與的經驗中不難看出,國際上各個國家衛生決策單位對ISPOR的印象,往往是太「商業導向」(Business Oriented)。但是,站在學術研究的角度而言,廣納不同目的、不同經驗的相同議題反覆思考探究,正是學術研究的價值所在。雖然ISPOR組織在藥物上市、定價、給付、成本費用及使用之後的效果與成本效益評估相關的議題上,會依不同專業、不同觀點、不同立場提出不同之看法與意見。這些相對複雜但與衛生政策擬定、決策、執行等等息息相關的議題、卻急需第三方獨立學術單位的介入。英國的NICE組織即是一個範例!我們及學術單位更應參與國家醫療科技評估中心的運作與執行,至少在推動落實相關工具的研究、發展與實作方面盡一份力量。然而、這些都急需各方面人才的介入,共同推動,除了持續與其他相關學會合作、建立良好合作基礎之外!我們很希望有更多藥學行政、藥物經濟、醫務管理、效果研究、統計流病,甚至於資料庫分析的學術單位老師的加入,共同創造一個新的研究環境。
 
學會會員
過去在HTA議題熱烈討論之際,TaSPOR曾有一段很多會員的輝煌盛況,我們期待召喚這些曾有共同興趣而相聚一起的會員重新回來,重拾過去支持本會的熱誠,更盼望有更多新的會員加入,一齊為藥物經濟與效果研究的相關議題而努力。其中,效果研究一直是最貼近以疾病研究為出發點的目標導向課題,而在各個醫療院所中能探討以病人為中心的效果研究的醫護人員,應是本會積極爭取的目標,而以藥物效果研究為主導的課題,更是我們希望爭取加入的!因此,我們期待在台灣各相關醫學中心、教學醫院廣泛的邀請醫學、藥學及護理人員對效果研究有興趣的同仁加入。

結語
很少有一個學會的宗旨能如此廣泛地吸引不同領域、學門及專業的有識之士加入,本學會是一個相當特殊的學會,也應可以容納更多的聲音與意見,參加幾次的ISPOR年會會議之後,這些感想與建議希望各界會員好友一起深思,也期待您的意見能進入與落實於本會的會務之中,大家能一起努力、貢獻!

ISPOR 6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 與會心得分享

唐孟祺 博士 / 中正大學  經濟系  副教授


作者  唐孟祺 博士
 
各位學會的同仁大家好,很高興能有這個機會加入這個大家庭!當初是在參加2013年的國際健康經濟學會大會(iHEA World Congress)時,幸運地遇到陽明的郎慧珠老師,經由她的介紹才獲得加入學會的機會。由於我平常很難得接觸除了經濟學門以外的學人,因此有這個機會能多認識不同領域的專家,覺得真的很幸運。我的研究領域是實證產業經濟學。這個學科主要使用個體經濟學與計量經濟學的方法,探究各個產業不同的特性與問題。因為健保資料在台灣相對容易取得、內容豐富且有其獨特性,因此我回台灣之後,慢慢地將研究重心轉向健保資料的使用與相關政策的探討上。舉例來說,這次我參加ISPOR 6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所報告的文章探討醫生開學名藥與廠牌藥的選擇行為及影響因素。我從經濟學中的代理人問題(Agency Theory)出發,指出當醫生同時身為病人及健保局的代理人時,許多影響其選擇的因素可能互相衝突。例如病人可能希望醫生多開價格較貴的品牌藥,但健保局可能希望醫生多開價格相對便宜的學名藥。再加上醫生及醫院也會考量從各種處方藥中賺取的利潤大小,這篇文章便在探究如何從醫生開藥的選擇中,分析其對各項因素的考量及權衡。不過,我的文章主要強調經濟理論與計量方法的應用,對藥品及藥理的部份仍有很多不瞭解之處,剛好趁開會的機會向許多專業人士請教其中關鍵。其實我們身為產業經濟學的研究者,最期待的就是能認識及熟悉相關產業的人士。因此能有機會加入這個學會,對我來說真的是⾮非常幸運的事情!若各位同仁日後有碰到需要經濟理論或計量方法分析的問題,也非常歡迎您能找我討論。雖然加入這個學會的時間還不長,但希望我的加入也能為學會多貢獻一份力量。

本次ISPOR在北京的大會主題為針對亞太地區如何以病人為主軸來發展醫療照護的各個面向。由於我的專長不在藥學與臨床方面的問題,我在開會的時候多注意藥物經濟與政策有關的主題。首先我認識到的是,所謂藥物經濟學(pharmacoeconomics)基本上是針對藥物創新、臨床試驗、申請上市等過程,進行價值估計與成本分析的一門學問。因此,這門學問屬於規範經濟學(normative economics)的範疇,研究”應該是什麼”(what ought to be)的問題。但我在學習經濟學的過程中,大多在學習實證經濟學(positive economics)的方法,探討如何檢驗”因果關係”(causaul relationship)的問題。舉例來說,藥物經濟學便是在研究藥物的價值”應該是什麼”的問題,而實證經濟學則會專注在類似”為什麼大部份的醫生開A藥比B藥多?”這樣的問題。因此,這次的會議讓我認識了全新的領域,也讓我覺得這兩個領域應有許多互補的可能。以這次大會的開幕演講來說,中國藥學會理事長 桑國衛 提到中國應如何改進醫藥政策的意見,包括穩固採購機制、保障藥物供應與資金支付等問題。若從實證經濟學的角度出發,我還會想知道當這些制度改變之後,醫院、醫生跟病人等會如何反應?會如何改變其行為?又如在第一場的plenary session中所強調,在對特定藥物上市、評價或政策評估時應加入消費者代表的意見。若從實證經濟學的角度出發,我會考慮在訂價或制訂政策前,便將消費者可能的誘因及反應納入考量,建立一誘因相容的機制。其實,正如來自紐西蘭的講者John Forman的報告中所指出,健康保險是不可能滿足健康產業中每一個人的需求的。而經濟學中的機制設計理論(mechanism design),正是一門研究如何設計出一套考量每人誘因結構、極大化群體效益制度的理論,在這個議題上也許有其發揮的空間。因此,這次會議帶給我最主要的心得便是藥物經濟學與實證經濟學的研究有許多互補之處。未來不論在健康及藥物相關的研究或政策評估上,若能考量並整合兩⽅方學界的意⾒見,應能提出更完備有效的健康醫療制度與政策。

這次的會議在北京舉行,也讓我有機會認識了這個以前常出現在課本中的城市。雖然只是走馬看花,我自己的感覺是這個城市很像紐約:範圍很大、人種很多、有許多不同的區塊,且各區塊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不同的是,這個城市既充滿了中國的風味,四處矗立著各有特色的古蹟與園林;卻也充斥著高聳的商業大樓,與設計新穎的建築。整個城市給我一種新舊相托,一齊前進的感覺。離開市區,長城的遼闊與四周山林的秀麗,及遠眺一望無際的風景,也讓我覺得非常震憾。我建議錯過這次會議的同仁,若下次有機會能到北京走走。感受其政治與社會與我們的差異,體會這城市所包涵的歷史與文化,我想應該會讓您覺得很值得的。

ISPOR 6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 與會心得

溫有汶  博士 / 長庚大學  臨床資訊與醫學統計研究中心  助理教授

北京,一個融合歷史文化的胡同與現代摩登建築的城市,第六屆藥物經濟學與效果研究亞太地區研討會(ISPOR 6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於2014年9月6日到9月9日於中國北京舉行。筆者有幸能夠得到科技部的補助參加此次研討會並於研討會上發表論文。藥物經濟學與效果研究在現今的醫學研究上扮演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它將醫學研究所做的相關評估轉換為有效的資訊,用以提供給相關決策單位,正如研討會舉辦城市北京一樣有著相同承先啟後的面貌。
 
本屆藥物經濟學與效果研究亞太地區研討會共包含8大研究方向: health evaluations、population health、health policy & systems、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patient-centered outcome、personalized medicine、clinical outcomes與research on methods,其中research on methods這個研究方向佔了全部論文發表的37%,為最多。筆者有幸參與了最多論文發表的research on methods的論文發表,發表名為Using Transmission Dynamic Model to Determine Vaccination Coverage Rate based on Economic Burden of Infectious Disease: An Example of Pneumococcus Vaccine的研究。此研究以鏈球菌疫苗為例,探討於傳染性疾病的經濟負擔為基礎下,使用傳染動態模式去決定最佳的疫苗施打率,在發表的同時,亦與與會的學者貴賓交換研究心得,受益良多。
 
會議舉辦期間恰逢中秋節,在這月圓人團圓的節日裡,財團法人台灣藥物經濟暨效果研究學會舉辦了台灣之夜,讓參與會議的學者及業界代表能夠在溫馨的氣氛下,彼此交流互動。在此筆者要特別感謝財團法人台灣藥物經濟暨效果研究學會理事長,同時也是筆者的直屬長官 張啟仁教授提供這樣美好的中秋夜晚,讓離家參與研討會的我感到溫馨無比。此次研討會會期僅短短四天,但議程安排緊湊,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發表了其具獨特性的研究,著實令我大開眼界。透過這次的參與,讓我深深感受到醫學研究如此快速的進步是原因是由於大家的努力與追求健康的心。

20104年ISPOR第六屆亞太年會與會心得分享

黃俊哲  /  台灣大學 健康政策與管理所  博士生

 

作者 黃俊哲 博士生
 
2014年ISPOR第六屆亞太年會(ISPOR 6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於9月6至9日在中國北京舉行,大會主題是「Patients: The Center of Evolving Health Care in Asia-Pacific」,次要探討議題包括中國生物醫藥政策、研究和發展、在健康照護決策中採納病患意見、在醫療經濟與結果研究(Health Economics and Outcome Research, HEOR)中使用巨量資料(Big Data),以及亞洲電子健康紀錄(EHR)的發展等。
 
中國醫藥產業受益於經濟快速發展和國家政策積極推動,使其總產值從2008年8,667億元人民幣大幅增長至2013年21,682億元人民幣,而生物藥物產業發展應落實基本藥物制度與國家藥物政策,在藥物研製和市場需求下應兼顧產品品質安全性、資源配置合理性、國民用藥可近性,以及產業創新持續性等目標。在藥物創新研發方面著重於研製重要藥品種類、保障必需藥品供應、推動藥品國際註冊、掌握核心關鍵技術,以及建構國家藥物創新體系等策略,進而使中國能從原料藥生產國轉變成新藥研發國的目標。
 
為改善服務品質、安全和病患照護結果,攸關病患健康照護服務與藥物給付的決策中須重視病患意見,而會議中南韓Bong-Min Yang教授指出政府會提供消費者團體綜合教育方案,並讓消費者代表參與藥物給付評議過程,且於委員諮詢時提出意見;台灣林孝義副教授指出被保險人代表會參與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表示意見;紐西蘭罕見疾病組織John Forman執行長則強調病患權益維護、倫理委員會和知情同意可降低病患的治療或用藥風險。民眾和病患是直接受健康照護服務影響的族群,採納其意見將有助於平衡專家角度之意見、瞭解病患健康結果、促進病患中心的健康照護決策。
 
巨量資料應用於醫療經濟與結果研究(HEOR)之前,資料建構者與使用者之間須有良好的溝通,非單憑技術解決,並要確保資料品質及正確性,進而能建立較精確的預測模型和產生更有意義的研究結果。另外,亞太國家雖然各自擁有資料庫,但受制於各國間資料內容、格式或是公式不盡相同,且缺乏共享平台和顧及資訊安全等環節,致增加跨國資料比較的難度,而研究結果亦無法外推至其他鄰近國家。
 
對健全健康照護體系​而言,電子健康紀錄(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EHR)是能即時地收集病患健康相關資訊的方法之一,並整合不同來源(如醫療院所或是照護機構)的個人化醫療資訊,進而可協助診療決策,但亞太各國與會者提及在推行上會面臨到系統設計、複雜行政及運作程序、法規、倫理、資訊安全及隱私等程度不一的問題,須在兩者之間加以權衡。中國配合新醫改政策亦積極推行醫療資訊系統、電子病歷(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EMR)、電子健康記錄(EHR)等,將資通訊技術應用於健康照護服務,其市場規模尚待開發。
 
另外,本次亦參與「Retrospective Database Design and Analysis」和「Budget Impact and Cost Analysis」兩門短期課程。回溯性研究資料類型包含健康資料,例如醫療院所申報醫療費用檔、死因登記檔、自發性通報系統、健康訪查資料、病歷檔等,而資料可取得較大樣本數、省時、花費低,但有部分資料庫可能缺乏臨床生理檢查、病理檢驗及實驗資料,未必能釐清彼此間因果關係和致病機轉。相對於臨床試驗資料可獲得生物檢體、臨床檢驗資料,但卻會面臨樣本數較少、資料取得耗時、花費高,造成樣本代表性不足或選樣偏差等問題。然而,在非隨機分配試驗之相對療效研究下使用回溯性次級資料庫會面臨到挑戰,包括對試驗設計適當性的疑慮、試驗族群的選擇和時間範圍的相關性、如何在缺乏隨機分配下減少干擾因素,以及臨床治療效果的具體評估方法。回溯性研究較常見的設計為橫斷面研究、世代研究及病例對照研究,而配合不同研究設計所採用的統計方法和風險測量亦不盡相同。研究報告規範常見的有CONSORT(適用於隨機對照試驗)、STROBE(適用於觀察性研究)、STARD(適用於診斷性研究)、PRISMA(適用於統合分析研究)等,這些準則是讓研究者能詳實說明研究內容及結果,避免資訊不明確產生困擾。在從事回溯性研究時須注意的事項,包括確認研究主題、定義具體且可行的研究問題、選擇合適的資料來源、建立研究假設、資料擷取與選樣納入及排除標準、測量工具的信效度、可操作或測量的變項、相對應的統計方法、考量干擾因子和結果不準確性、可外推性等。詳細資訊可參閱Berger等人2009年發表於Value in Health期刊‒「Good research practices for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research: defining, reporting and interpreting nonrandomized studies of treatment effects using secondary data sources: The ISPOR good research practices for retrospective database analysis task force report—Part I. Value Health」。
 
預算衝擊分析(Budget impact analysis, BIA)是在有預設的條件和有根據的計算架構下,從預算負責單位(如國家保險機關、私人保險公司或是醫療機構管理者觀點)進行分析,而決策者除了考量新藥物的成本效益外,預算衝擊分析(BIA)結果將有助於瞭解新藥物引進是否對醫療整體成本或藥費總預算產生重大影響。預算衝擊分析(BIA)以簡單公式表示為:新藥物治療之年度預算衝擊= 新藥物治療之年度醫療花費‒ 現有藥物治療之年度醫療花費,其中醫療花費包含門診、住院費用和藥費等。施行時須考慮的要項包括(1)選定目標族群,包含觀察期間內所有可能使用新藥物治療的新發和已確診病患、(2)鎖定研究時間範圍,一般建議為3至5年,但要以符合決策者需求為主,並說明年度衝擊結果、(3)描述健康照護條件,列出現有與新藥物的治療方式、(4)藥費估計和分析模型,包含須正確反應新治療介入對目標研究族群自然病史的影響、參數納入的參考資料來源、不確定性分析,並須評估模型的有效性、(5)計算疾病相關醫療資源花費的變動,描述新舊治療情境中年度總費用、醫療資源利用與費用的關係、新藥物帶來額外的支出、可能減少的醫療成本和淨衝擊值等、(6)呈現預算衝擊與健康結果,可預測年度費用(如藥費、再住院費用、總醫療照護費用、住院人數等)與各年的累積變動(如藥物成本增加、其他醫療費用減少、總費用變動、可避免住院等)。詳細資訊可參閱Sullivan等人2014年發表於Value in Health期刊‒「Budget impact analysis-principles of good practice: report of the ISPOR 2012 Budget Impact Analysis Good Practice II Task Force」。
黃俊哲  博士生  入選ISPOR AP的海報: Will Nurses Have Better Outcomes Than Non-Medical Working Women When Hospitalized For Female Genital Diseases ? (請直接點選上圖連結至大版海報)

 
張仁洋  /  陽明大學 醫務管理所  研究生


作者  張仁洋  研究生

很高興能夠參加這場在北京舉行的第六屆ISPOR亞太會議(ISPOR 6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這屆亞太會議的主題是"Patients: The Center of Evolving Health Care in Asia-Pacific"。我主要參加的是9/8舉行的海報展(Poster Presentation Session II),由於以前從未過如此大型的學術活動,自己的前一次同時也是唯一一次的海報展出經驗則已經要回溯到大學時期的實習海報展,所以在知道自己投的摘要被錄取了的那一刻除了驚喜之外,更帶有些許緊張的心情,且不久後又得知此次會議必須得一個人單槍匹馬前往北京參加會議,因此心情可以說是隨著日子越靠近海報展而越加緊張的。每次收到ISPOR寄過來的通知都很小心翼翼地將內容掃過一遍,生怕錯過了甚麼重點,另外看著琳琅滿目的網頁內容,一開始還真是有點不太清楚該如何從網站獲取對自己有用的資訊,儘管總是心情忐忑,但我始終告訴自己這會是一趟學習到許多不同經驗的旅程。

在研討會的第一天先過去會場晃晃,熟悉一下場地並且尋找自己張貼海報的位置並且報到,稍微翻閱了一下手冊,發現原來業界不只贊助,也會有代表以及相關的研究結果參與研討會。終於到了海報展當天,貼上自己的海報之後因為許多海報板上都還空著,於是便又四處在會場內閒晃,還有拿取已結束的課程以及演講所剩下的講義,再回到會場內把海報迅速看過一遍以後,很快地就到了海報作者們的交流時間,但老實說,等我意識到這件事情時,早就已經有一些人開始聊起來了,也許是沒有準備充分或是過於緊張的緣故,很多時候我都只在外圍當個旁觀/聽者,就算心中有問題也沒有在第一時間就提出來,結束之後其實有些後悔,只可惜為時已晚。晚上的台灣人之夜則不知道為什麼特別有種溫馨的感覺,也許是因為獨在異鄉為異客吧,此行是第一次且自己一個人在國外渡過中秋節,但很慶幸能夠在台灣人之夜聽到許多熟悉的台灣口音,投影片上播放的內容是優美的繁體字,席間與同桌的老師們交流也相當有意思。最後,伴著夜晚的涼風,再一個人從飯店散步到鳥巢、水立方附近拍拍夜景、賞賞月,結束了也許是我目前為止人生中最特別的一個中秋節。

經過了這次參加ISPOR亞太會議,有點打破過去我覺得研討會是個嚴肅場合的刻板印象,雖然沒有實際聽到演講或是參與工作坊,但每次觀察到從會議室走出來的人們臉上總會掛著一絲微笑或是邊走邊跟身旁的人熱烈的討論,就會覺得他們一定帶著許多收穫離開的,這時候也會不由自主地從心中升起一絲羨慕的感覺。此外,我覺得每個人參加研討會的目的都不盡相同,可能是為了發表或觀摩自己以及其他人過去一段時間的努力研究的成果,或者是想透過參與課程來吸收相關領域的新知,至於業界代表則可能尋求一個與學術界相互合作的機會,但應該還有一部分是比這些都還更重要且更大的收穫,那就是在會議期間透過與其他人的交流而獲得對於未來研究方向的靈感與啟發,以及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研究夥伴,也許在這些過程中彼此能夠激盪出不同的火花。對我來說,這次參與ISPOR亞太會議的經驗有點像劉姥姥逛大觀園,因為準備得不是十分充分,所以感覺好像只是去北京完成一項張貼海報的任務而已,不過相信下次如果再參加研討會的話,入寶山切勿空手歸,一定會好好把握機會好好投入並挖掘出更多寶藏的。
 
張仁洋  研究生  入選ISPOR AP的海報: The Economic Cos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in Taiwan (請直接點選上圖連結至大版海報)


秘書處公告                                                                                                                            
1. 103年度會費已開始繳納,請尚未繳納之會員至郵局轉帳或劃播,謝謝 。
2. 相關課程會議訊息

[活動一:3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harmacoepidemiology & Therapeutic Risk Management]
活動時間:24-27 Oct, 2014
活動地點:Taipei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Center
主辦單位: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harmacoepidemiology (ISPE)Institute of Clinical Pharmacy &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會議相關訊息:https://www.pharmacoepi.org/meetings/30ICPE/index.cfm


 [活動二:ISPOR 17th Annual European Congress]
 活動時間:08-12 Nov, 2014
 活動地點:Amsterdam RAI, Amsterdam, The Netherlands
 主辦單位:ISPOR
 會議相關訊息:http://www.ispor.org/Event/index/2014Amsterdam

 
3. 新進會員芳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