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會訊 2016 - 02
華夏藥物經濟學論壇之心得

蔡欣宜  政府事務暨市場准入部副處長 / 禾利行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次參加「華夏論壇」,此論壇之主軸為藥物經濟學及實證醫學,今年論壇於四川成都舉行。
 
今年論壇的焦點,著重於如何結合「藥物經濟學」與健康/醫療保險間的應用,台灣學者,楊銘欽教授、張啟仁教授(理事長)分享目前台灣健保體的給付決策過程,及目前HTA報告及藥物經濟學於核價過程的應用。
 
從張理事長的分析報告,因新藥申請健保給付所遞交本土的藥物經濟學研究在過去幾年內有顯著的成長,這顯示產業界對於執行本土經濟學的重視,希望於短期的未來,不僅僅只評估本土經濟學報告內容的品質,對於給付決策過程所扮演的腳色,應有更明確的定位。

大陸方面的學者及官方代表,於會議中亦在探討,醫保於未來展望的改革,不僅要注重宏觀效率、費用和價格,建議藥物經濟學應該應用藥品目錄遴選/調整的過程,以台灣目前的狀況為例,建立允許產業界自願遞交藥物經濟學的證據途徑,並建立決策組織內對於產業界所遞交的證據內容的評估後,提出專家建議,做為決策者對於遴選/調整的輔助資料,如此一來,決策過程會漸漸趨向公平及透明,也預期未來於大陸地區的藥物經濟學研究的需求將會大幅度增加。
 
過去總是看著西方先進國家的健保改革及HTA體系法展,這幾年開始注意起亞洲周邊國家的HTA及健保給付決策過程,總覺得每年都在努力地躍進,反而有時候忽略看看台灣本土境內的發展,透過此次論壇與大家一起的學習,反倒是讓我開始回顧台灣對於HTA、藥物經濟學及效果分析研究發展,希望能向學會內許多先
進及伙伴們一起為台灣健康照護體系努力。

2016年第八屆亞洲華夏藥物經濟學論壇會議 心得分享

李俊毅  醫療學術暨保險策略專員 / 臺灣阿斯特捷利康股份有限公司

很高興能再次與台灣藥物經濟暨效果研究學會理事長與會員一同參與2016第八屆亞洲華夏藥物經濟學論壇,相較於2015第七屆上海論壇,對於藥物經濟學的認識又更深了些,尤其是現階段中國與台灣對於藥物經濟學在藥物是否給付上的應用上仍有許多不同。
 
在中國國家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黃心宇處長的介紹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國藥物支出費用佔整體醫療費用的從最高47%,經過六年改革降至42%;而近年來台灣的比例是慢慢地越過二成五,一邊認為降得不夠,一邊認為升的太快,雙方歸咎其原因皆是因為醫療費用給付偏低;總體來看,該國經濟水平會反應在該國藥品價格上(價),或許,兩國都可能存在藥物浮濫使用的問題(量)。另一可以強烈感受到的是,無論是中國的衛生主管機關或是學者,都很善於用宏觀的經濟層次來看待藥物經濟學與藥物政策的趨勢,尤其是中長期藥品政策,這一點真的是值得我們學習,尤其是即將面臨的高價藥時代,台灣的長期藥品政策制定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當然,最吸引全場聽眾的莫過於張理事長的演講,他回顧了台灣自2011年以來的醫療科技評估報告(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Report)所做出的結論:執行藥物經濟學對於藥價以及通過給付有實質上幫助,過去五年,共有18個新藥執行本土藥物經濟學研究,其中11個新藥獲得了查驗中心對研究品質上的肯定,而且執行的比例也逐年提高,證明中央健康保險藥品支付標準第17條的立法動機,獲得了初步成效,那HTA在決策流程中所扮演角色的下一步在哪?值得大家集思廣益。
 
每一次華夏論壇總是聚集產官學界對於藥物經濟學有興趣的師友們共襄盛舉,一同探討新藥在台灣所面臨的困境及未來的政策走向,使我獲益良多。

華夏藥物經濟學論壇之心得

林慧淳 總經理 / 模範市場研究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次參加華夏藥物經濟學論壇,適逢本屆華夏論壇與第九屆亞太區實證醫學研討會共同舉辦,得以有更多元的主題分享。獲學會邀稿分享心得,感恩得以在各位先進面前分享此行的淺見:
 
心得一: 藥物經濟學應該是”入世”的。參與的幾項專題分享中,沒有高談闊論,亦沒有艱深難懂的模型分析,有的是中國醫保官員以及學者對藥物經濟應用在藥物遴選與核價決策上的重視與期待。藥物經濟模型的品質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分析結果如何客觀呈現藥物價值,如何在健保給付政策裡更被了解與討論。Questa在想: 如能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讓更多人(包括醫療專業人士、病友團體)了解藥物經濟研究結果在健保核價上的價值與運用,好重要!
 
心得二: 台灣藥物經濟學的入世是個”典範”。在不同討論中,”台灣的好”被提及好幾次。相較於中國仍屬”說了算”的藥物遴選制,台灣公正透明與充分溝通的藥物審查制度,縱有不完善之處,其精神與架構都非常值得亞洲國家學習。Questa在想: 如能將積極將台灣的醫療政策學者們與健保署政策制定者的入世經驗推向亞洲其他國家,進入WHO就不遠了(扯遠了,但陳副總統一定要看到這篇分享啊!),好給力!
 
心得三: 大數據用於提升醫療照護品質或流行病學的預測上是”可期待”的。香港教授將Google搜尋資訊量與流感盛行率做長期的觀察,發現Google上的討論或詢問與後一段時間就出現了流感盛行率,兩這間有很高的可預測性。當然,這樣的social media listening分析也有其限制,例如用在非流行性疾病,一旦民眾對疾病有較多的瞭解,討論聲量隨之下降;另一方面,也可能受市場操作的影響,而出現短期的討論聲量。因此,探究可能的影響因素避免被誤導,是在大數據分析時的重要課題。Questa在想: 大家都談大數據,因其大量、多樣、快速、準確,但在台灣目前多是運用健保資料庫進行醫療有效性實證研究,是否能有更多創新的大數據運用在醫療照護上,例如藉由social media的聆聽了解多數病人的unmet needs、對疾病的認知、對藥物的期待與反應,進而提供更多有效的病人衛教。好令人期待!
 
此行的另類收穫是,能有一杯咖啡的時間聽著陳瑞瑛主任當年如何從無心插柳,到一步步單純的堅持理想與信念,為台灣醫療政策與實務奉獻數十載。就在當下環境裡努力自己能努力的,貢獻自己能貢獻的,無所畏也無所求。在進入職場16年後,聽著前輩的故事,覺得自己又活了起來。如沐春風!

秘書處公告

1. 相關活動訊息
 [活動名稱] ISPOR Asia-Pacific Conferences
會議時間:2016年9月3日(星期六) 至 9月6日(星期一)
會議地點:新加坡新達成國際會議中心
              (Suntec Singapore Convention & Exhibition Center)
報名網址:http://www.ispor.org/meetings/pastap.aspx

2. 學會快訊
  [公告論文發表獎助學金已開放申請
詳情請見 http://www.taspor.org.tw/news_02.php?id=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