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會訊 2025 - 01
2024-11-15

【活動心得分享】
郭語蓁 Real-World Evidence, Oracle Life Sciences, Oracle Taiwan
近年來,醫療科技再評估(health technology re-assessment,HTR)一直是非常熱門的議題,其目的在於因應科技進步、新證據產出與不斷變化的醫療需求下,確保現有的醫療能夠維持其安全性、有效性,以提供最佳的價值。謝謝TaSPOR承載潮流,在近幾年內舉辦了多場醫療科技評估(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HTA)及再評估論壇,為學術界、產業界和政府提供共同討論的平台與合作的機會,此次論壇主要探討如何利用真實世界數據(real-world data,RWD)和證據(real-world evidence,RWE)促進創新藥品儘早進入市場,同時維持健康保險財務上的永續性。
本次會議上邀請了來自不同國家的講者分享RWD在當地HTA/HTR中的應用,包括相關法規、成功案例及其所面臨挑戰等。Yvonne-Beatrice Böehler教授首先介紹德國藥品市場重組法規(German Medicines Market Reorganization Act - AMNOG)中詳細且嚴謹的流程,並分享他們是如何利用例行實務數據(routine practice data)來支持基因療法的給付。Allison Wills女士向與會者說明加拿大HTR的框架,特別是RWE作為評估conditional listing/recommendation的角色。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的黃莉茵博士則分享了臺灣HTR的實踐經驗,如RWE應用於支持疫苗、醫療器材給付,和身障人士照護(social care)的案例。
在討論環節中,專家學者們還分享了在產生RWE以支持HTA/HTR中產業界的角色,包含:一、以公正(unbiased)的方法收集數據,如透過標準化和事前審核流程;二、採取後續試驗以回答藥品的長期有效性及不確定性;三、與所有利害關係人進行透明對話,以建立信任與相互理解。作為自2022年以來參加過此系列論壇的一員,我想我見證了HTR從初期較模糊的概念,逐漸發展為一個結構化框架,以及可以實踐的模型,相信這一路上形塑的過程需要來自不同觀點的不斷投入,也需要大量的溝通協調,期待RWE能夠持續支持HTA/HTR,讓整個醫療體系在考量以病人為中心及經濟永續性的同時,可以適應創新技術的發展。
本次會議上邀請了來自不同國家的講者分享RWD在當地HTA/HTR中的應用,包括相關法規、成功案例及其所面臨挑戰等。Yvonne-Beatrice Böehler教授首先介紹德國藥品市場重組法規(German Medicines Market Reorganization Act - AMNOG)中詳細且嚴謹的流程,並分享他們是如何利用例行實務數據(routine practice data)來支持基因療法的給付。Allison Wills女士向與會者說明加拿大HTR的框架,特別是RWE作為評估conditional listing/recommendation的角色。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的黃莉茵博士則分享了臺灣HTR的實踐經驗,如RWE應用於支持疫苗、醫療器材給付,和身障人士照護(social care)的案例。
在討論環節中,專家學者們還分享了在產生RWE以支持HTA/HTR中產業界的角色,包含:一、以公正(unbiased)的方法收集數據,如透過標準化和事前審核流程;二、採取後續試驗以回答藥品的長期有效性及不確定性;三、與所有利害關係人進行透明對話,以建立信任與相互理解。作為自2022年以來參加過此系列論壇的一員,我想我見證了HTR從初期較模糊的概念,逐漸發展為一個結構化框架,以及可以實踐的模型,相信這一路上形塑的過程需要來自不同觀點的不斷投入,也需要大量的溝通協調,期待RWE能夠持續支持HTA/HTR,讓整個醫療體系在考量以病人為中心及經濟永續性的同時,可以適應創新技術的發展。


2024-11-17~2024-11-20

【活動心得分享】
彭梓揚 國立成功大學臨床藥學與藥物科技研究所博士班四年級
ISPOR Europe 2024 於11月17日至20日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行,此次大會主題為「Generating Evidence Toward Health and Well-Being」。此次年度盛會強調科學臨床證據足以在促進全球健康與福祉中有著關鍵作用極影響。會議內容涵蓋了醫療價值評估、研究和政策之實務議題,聚焦於推動健康經濟學與結果研究(HEOR)的進步與創新。值得注意的是,大會對HEOR採取了廣泛的視角,不僅限於傳統的醫療議題,更進一步考量病患生理、心理與社會健康。藉由這些來自不同觀點、角度的廣泛討論,此會議期許能促進醫療決策相關研究方法的創新,以確保日新月異之醫療科技能真正改善個人及優化全球人民的健康福祉。
會議第一天的全體會議主題為「藥物價格與相關支持證據之難題:病患要如何取得藥物以供疾病治療?」,此議題聚焦於如何應對部分藥物高昂價格及其上市時薄弱證據的雙重挑戰。此議題對2025年即將實施的歐盟統一醫療科技評估(HTA)系統尤為重要,因該系統若能成功實行,則有助於在有限的醫療預算之實務環境下,合理化藥品支出。會議邀請了來自歐洲不同機構的專家,包括Yannis Natsis(主持人)、Richard Bergstrom、Valérie Paris、Pedro Facon 及Birgitte Klindt Poulsen,共同探討醫療政策的進展及相關解決方案。演講者分析政府間合作倡議(如:Beneluxa)的成果,並反思歐盟層級行動的可行性,探討藥品支出的趨勢。我們期許能借鏡將實施的歐盟統一醫療科技評估系統於台灣的臨床環境中,以確保患者能及時獲得有效、可負擔的藥物及具有實證支持的醫療。
延續會議第一天的主題,會議最後一天的全體會議主題為「我們是否正在為病人彌補現有證據與醫療決策之差距呢?」,此會議聚焦於藥物監管階段,探討如何更好地預見並滿足各利益相關者的需求。此次會議由歐洲藥品管理局的真實世界證據部長Patrice Verpillat擔任主持,並邀請多位專家,包括Yannis Natsis、Anne Willemsen、Almath Spooner、Nikos Dedes 和Peter Mol,共同討論相關議題。此會議延續第一天全體會議的討論,聚焦在主管機構如何與醫療科技評估機構、支付者、製藥產業及患者緊密合作,確保新藥能儘早造福患者。專家們強調,無論證據是來自隨機對照試驗還是真實世界研究,眾人的最終目的是創造具信賴且有效的科學證據,例如:效益/風險評估或相對療效評估等。會議中亦探討如何應對決策過程中的不確定性,確保在整體審核過程結束時,所有相關之利害關係人方都能獲得需要且正確的資訊,為新藥的上市提供有力的證據參考,並最終嘉惠患者。
很榮幸這次的壁報發表「Cost-Effectiveness and Value-Based Price of High-Dose Quadrivalent Influenza Vaccine in The Elderly Populations in Taiwan」,有呼應此次大會的主題,我們藉由這次評估高劑量流感疫苗於老年人之成本效益分析,進一步推估其以價值為導向的價格。相關議題在國際上有逐漸多的討論,但在台灣仍在萌芽階段。經由這個研究,我們發現到高劑量流感疫苗於不同組合之老年人具有不同的成本效益結果,年紀越大的長者使用高劑量流感疫苗具有更好的成本效益結果,且當我們將流感疫苗之好處外推至更廣泛之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亦發現到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的降低,其反映施打高劑量流感疫苗相較於標準劑量流感疫苗,除了能可接受的額外花費之下,給予患者更多的好處(囊括流感事件、呼吸道事件、心血管事件)。藉由這次的報告和交流,國際上以價值為導向之價格分析如雨後春筍般的露出,我們期許未來台灣能夠有更多相關研究,以支持以價值為導向價格於決策之應用。
會議第一天的全體會議主題為「藥物價格與相關支持證據之難題:病患要如何取得藥物以供疾病治療?」,此議題聚焦於如何應對部分藥物高昂價格及其上市時薄弱證據的雙重挑戰。此議題對2025年即將實施的歐盟統一醫療科技評估(HTA)系統尤為重要,因該系統若能成功實行,則有助於在有限的醫療預算之實務環境下,合理化藥品支出。會議邀請了來自歐洲不同機構的專家,包括Yannis Natsis(主持人)、Richard Bergstrom、Valérie Paris、Pedro Facon 及Birgitte Klindt Poulsen,共同探討醫療政策的進展及相關解決方案。演講者分析政府間合作倡議(如:Beneluxa)的成果,並反思歐盟層級行動的可行性,探討藥品支出的趨勢。我們期許能借鏡將實施的歐盟統一醫療科技評估系統於台灣的臨床環境中,以確保患者能及時獲得有效、可負擔的藥物及具有實證支持的醫療。
延續會議第一天的主題,會議最後一天的全體會議主題為「我們是否正在為病人彌補現有證據與醫療決策之差距呢?」,此會議聚焦於藥物監管階段,探討如何更好地預見並滿足各利益相關者的需求。此次會議由歐洲藥品管理局的真實世界證據部長Patrice Verpillat擔任主持,並邀請多位專家,包括Yannis Natsis、Anne Willemsen、Almath Spooner、Nikos Dedes 和Peter Mol,共同討論相關議題。此會議延續第一天全體會議的討論,聚焦在主管機構如何與醫療科技評估機構、支付者、製藥產業及患者緊密合作,確保新藥能儘早造福患者。專家們強調,無論證據是來自隨機對照試驗還是真實世界研究,眾人的最終目的是創造具信賴且有效的科學證據,例如:效益/風險評估或相對療效評估等。會議中亦探討如何應對決策過程中的不確定性,確保在整體審核過程結束時,所有相關之利害關係人方都能獲得需要且正確的資訊,為新藥的上市提供有力的證據參考,並最終嘉惠患者。
很榮幸這次的壁報發表「Cost-Effectiveness and Value-Based Price of High-Dose Quadrivalent Influenza Vaccine in The Elderly Populations in Taiwan」,有呼應此次大會的主題,我們藉由這次評估高劑量流感疫苗於老年人之成本效益分析,進一步推估其以價值為導向的價格。相關議題在國際上有逐漸多的討論,但在台灣仍在萌芽階段。經由這個研究,我們發現到高劑量流感疫苗於不同組合之老年人具有不同的成本效益結果,年紀越大的長者使用高劑量流感疫苗具有更好的成本效益結果,且當我們將流感疫苗之好處外推至更廣泛之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亦發現到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的降低,其反映施打高劑量流感疫苗相較於標準劑量流感疫苗,除了能可接受的額外花費之下,給予患者更多的好處(囊括流感事件、呼吸道事件、心血管事件)。藉由這次的報告和交流,國際上以價值為導向之價格分析如雨後春筍般的露出,我們期許未來台灣能夠有更多相關研究,以支持以價值為導向價格於決策之應用。

【活動心得分享】
阮垂蓉 國立成功大學臨床藥學與藥物科技研究所博士班一年級
首先,我要感謝TaSPOR 提供學生申請獎學金的機會,並非常榮幸成為今年的得獎者,這讓我可以順利參與今年的國際藥物經濟學暨效果研究學會歐洲年會(ISPOR Europe 2024)。這次參與會議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寶貴的經驗,因為這不僅是我第一次參加國際會議,也是第一次將自己的研究成果與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分享。
今年的ISPOR Europe 於11月17日至20日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行,第一天為短期課程(Short Courses),提供多元主題供參與者選修。我非常珍惜這次機會,整天參與與自己研究主題相關的課程。早上的課程是「Valuation of Innovative Drugs」,主要探討當前藥品價值評估的現況以及納入更多價值面向的必要性,並由講者從政府機關和藥廠等不同角度分享經驗。最後的分組討論聚焦於孤兒藥的價值評估,這不僅讓我能認識其他國家的研究者,也讓我了解到不同國家與利害關係人對藥品價值的看法有很大差異,反映出如何達成共識是目前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下午的課程是「Going Beyond the Standard: Exploring Advanced Survival Modeling Techniques」,主要討論在進行癌症藥品的成本效益分析時,常需使用存活模型將臨床試驗結果(如存活期)外推至更長的時間範圍。然而,對於一些可能具有治癒效果的療法(curative therapy),傳統的標準存活模型(如exponential或Weibull 分佈等)無法充分捕捉複雜的存活趨勢。這堂課程介紹了幾種進階存活分析方法,包括參數混合模型(parametric mixture)、混合治癒模型(mixture-cure model)、非混合治癒模型(non-mixture cure model)等,並說明了這些模型的應用情境。此外,講者也提到如何結合外部證據以增強模型的解釋力。課程內容深入且清晰,幫助我了解如何根據特定情境選擇合適的方法,對我未來進行更精確的成本效益分析具有重要啟發。
接下來三天則是壁報展示、口頭報告、Issue Panel、Breakout Sessions 及Educational Symposia 等多樣的活動,討論了許多HEOR 領域的熱門主題,包括AI 在醫療科技評估的應用、數位醫療的評估方法以及療效間接比較的方法等。延續短期課程的內容,我參加一些與藥品價值評估及癌症醫療科技評估相關的sessions。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場名為「Broader Value Elements: Methods to Quantify Each and Their Relevance for European Markets」的Breakout Session,講者深入探討如何將更廣泛的價值元素(如value of knowing、value of hope 及family spillover 等)納入評估,並簡單介紹了廣義成本效益分析(generalized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的方法。此外,有另一場breakout session 分享了如何應用目標試驗模擬(Target Trial Emulation)比較不同治療順序。過去我主要聚焦於單線治療的成本效益分析,但這場分享讓我了解到治療順序對療效及成本的影響至關重要,且執行面仍有許多挑戰。透過此次學習,我更理解比較治療順序需注意的事項,也得知可以運用流行病學方法(如IPTW*IPCW)來處理這些問題。
除了參與課程與討論活動,我也有機會以壁報形式分享自己的研究。我的研究運用多準則決策分析法(MCDA)建立台灣新療法的價值評估架構,旨在協助更完整地評估新藥價值。在展示過程中,我有機會與來自不同國家的研究者交流各國HTA 的現況,並收到了許多寶貴的建議與提問,讓我深入思考如何進一步優化研究並擴大其應用範圍。
總結來說,參加ISPOR Europe 2024 是一個寶貴的學習與交流機會,讓我不僅拓展了專業視野,累積了更多研究的啟發與靈感,也增強了我持續努力研究的決心。
今年的ISPOR Europe 於11月17日至20日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行,第一天為短期課程(Short Courses),提供多元主題供參與者選修。我非常珍惜這次機會,整天參與與自己研究主題相關的課程。早上的課程是「Valuation of Innovative Drugs」,主要探討當前藥品價值評估的現況以及納入更多價值面向的必要性,並由講者從政府機關和藥廠等不同角度分享經驗。最後的分組討論聚焦於孤兒藥的價值評估,這不僅讓我能認識其他國家的研究者,也讓我了解到不同國家與利害關係人對藥品價值的看法有很大差異,反映出如何達成共識是目前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下午的課程是「Going Beyond the Standard: Exploring Advanced Survival Modeling Techniques」,主要討論在進行癌症藥品的成本效益分析時,常需使用存活模型將臨床試驗結果(如存活期)外推至更長的時間範圍。然而,對於一些可能具有治癒效果的療法(curative therapy),傳統的標準存活模型(如exponential或Weibull 分佈等)無法充分捕捉複雜的存活趨勢。這堂課程介紹了幾種進階存活分析方法,包括參數混合模型(parametric mixture)、混合治癒模型(mixture-cure model)、非混合治癒模型(non-mixture cure model)等,並說明了這些模型的應用情境。此外,講者也提到如何結合外部證據以增強模型的解釋力。課程內容深入且清晰,幫助我了解如何根據特定情境選擇合適的方法,對我未來進行更精確的成本效益分析具有重要啟發。
接下來三天則是壁報展示、口頭報告、Issue Panel、Breakout Sessions 及Educational Symposia 等多樣的活動,討論了許多HEOR 領域的熱門主題,包括AI 在醫療科技評估的應用、數位醫療的評估方法以及療效間接比較的方法等。延續短期課程的內容,我參加一些與藥品價值評估及癌症醫療科技評估相關的sessions。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場名為「Broader Value Elements: Methods to Quantify Each and Their Relevance for European Markets」的Breakout Session,講者深入探討如何將更廣泛的價值元素(如value of knowing、value of hope 及family spillover 等)納入評估,並簡單介紹了廣義成本效益分析(generalized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的方法。此外,有另一場breakout session 分享了如何應用目標試驗模擬(Target Trial Emulation)比較不同治療順序。過去我主要聚焦於單線治療的成本效益分析,但這場分享讓我了解到治療順序對療效及成本的影響至關重要,且執行面仍有許多挑戰。透過此次學習,我更理解比較治療順序需注意的事項,也得知可以運用流行病學方法(如IPTW*IPCW)來處理這些問題。
除了參與課程與討論活動,我也有機會以壁報形式分享自己的研究。我的研究運用多準則決策分析法(MCDA)建立台灣新療法的價值評估架構,旨在協助更完整地評估新藥價值。在展示過程中,我有機會與來自不同國家的研究者交流各國HTA 的現況,並收到了許多寶貴的建議與提問,讓我深入思考如何進一步優化研究並擴大其應用範圍。
總結來說,參加ISPOR Europe 2024 是一個寶貴的學習與交流機會,讓我不僅拓展了專業視野,累積了更多研究的啟發與靈感,也增強了我持續努力研究的決心。



【活動心得分享】
張嘉璇 國立成功大學臨床藥學與藥物科技研究所博士班五年級
這次以poster presenter身份實體參加ISPOR Europe,這次壁報展示主要和大家分享關於糖尿病相關價格研究以及健康平等(health equity) 主題。我也分別在會議前參加上下午場的短期課程,主要是討論目前有關於藥品價值和存活模型之外推。
目前蠻多人都在討論價值基礎定價(value-based pricing, VBP),但何為價值是這次會議中蠻常被討論的課題。無論是短期課程或是在會議中不同講座,都可以看到非常多針對ISPOR “Value Flower” 討論。短期課程中第一位講者主要簡單介紹elements of value,第二位講者介紹歐美國家HTA的概述,第三位講者則是從藥廠角度出發看待藥品的價值,課程結束前也有小組案例討論。除了過去常見的生活品質校正年及醫療花費,ISPOR的“Value Flower” 還包含其他十個要素,例如平等、insurance value等。無論在是在課程或小組討論中,大家對自己國家想要執行其餘十個價值要素,都表示具有挑戰以及實際操作層面的困難,例如在有限時間內對於不同面向的參數收集以及若針對不同介入需要執行時應優先考量/執行的價值面向。案例討論主要圍繞在罕見疾病藥品,我們組員針對其餘十個要素中會優先考慮的三個面向,包含生產勞動力成本、家庭溢出(family spillover) 以及健康平等。整場課程核心概念想傳達除了傳統價值(net costs及QALYs),也應從病人和產品生命週期來考量藥品的價值,而進一步對於介入的價值定價。
目前蠻多人都在討論價值基礎定價(value-based pricing, VBP),但何為價值是這次會議中蠻常被討論的課題。無論是短期課程或是在會議中不同講座,都可以看到非常多針對ISPOR “Value Flower” 討論。短期課程中第一位講者主要簡單介紹elements of value,第二位講者介紹歐美國家HTA的概述,第三位講者則是從藥廠角度出發看待藥品的價值,課程結束前也有小組案例討論。除了過去常見的生活品質校正年及醫療花費,ISPOR的“Value Flower” 還包含其他十個要素,例如平等、insurance value等。無論在是在課程或小組討論中,大家對自己國家想要執行其餘十個價值要素,都表示具有挑戰以及實際操作層面的困難,例如在有限時間內對於不同面向的參數收集以及若針對不同介入需要執行時應優先考量/執行的價值面向。案例討論主要圍繞在罕見疾病藥品,我們組員針對其餘十個要素中會優先考慮的三個面向,包含生產勞動力成本、家庭溢出(family spillover) 以及健康平等。整場課程核心概念想傳達除了傳統價值(net costs及QALYs),也應從病人和產品生命週期來考量藥品的價值,而進一步對於介入的價值定價。

圖一、關於藥品價值主題之課程
由於先前閱讀如何針對癌症模型的存活模型外推相關文章,因此想要更深入了解除了常見的parametric distribution以外的方法。這堂課最後整理了對於不同模型的方法學介紹、優點及其限制,可以幫助迅速了解和回憶課程重點。一開始主要針對研究族群屬於同質(homogenous) 或是異質(heterogenous) 建議可以使用的模型。這堂課更著重在異質性族群介紹了response-based landmark models、mixture cure models、non-mixture cure models及parametric mixture models。最後也以一個有3年追蹤、2.6年存活中位數之新癌症免疫療法的例子,讓大家投票會使用的外推方式。每個外推選項都有其選擇的人,最終授課者的結論是每個答案可能都會是對的,取決於能接受的假設或是手邊現有資料。此外,NICE也有關於如何選擇適當存活模型可以參考。

圖二、存活分析相關課程
由於這次與大家分享的壁報主題包含了健康平等的課題,因此對於會議中健康平等相關的議題也比較關注。近年來,大家針對平等議題相關分析有越來越多討論,這也呼應到ISPOR提倡的“Value Flower”,其中的分析包括distributional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DCEA)。目前看到的DCEA研究多來自英國相關研究,還有一些像是在美國等國家,較少亞洲相關研究。其疾病領域範圍包含了預防性介入、癌症藥品、罕見疾病藥品等。過去DCEA研究主要著重在社經地位相關平等的議題,並且在podium session也有其他國家在呈現如何計算trade-off療效和平等相關的參數:inequality aversion index。在台灣,不時有關於健康平等議題的報道或討論,也值得思考利用醫療科技成本效益分析呈現健康平等的面向是否是決策者考量的因素之一。除了健康平等的重要性,在執行DCEA也可能面臨缺乏台灣本土化參數的挑戰。在會議分享中,講者也有提到DCEA在美國的影響主要會反映在政府決策上,而非在介入定價策略上。藉由這次分析和會議,加深對於DCEA的人是和應用,並引發思考DCEA對於台灣健康決策的角色,以及未來執行台灣本土健康平等相關研究可能需要面對的挑戰。

圖三、關於平等的講座
非常感謝TaSPOR提供獎學金的機會,讓我可以一同參與此次盛會。這四天的ISPOR Europe會議有學習到新的方法學,同時也了解這些研究在決策端的角色,期許能將此次會議所見所聞應用到未來研究中。
2024-12-14

【活動心得分享】
林芸宇 高雄醫學大學藥學系三年級
先前在網路上搜尋藥廠的職位時,無意間看到market access的職位介紹,便一直很想了解藥事經濟領域,卻不知從何而起,這個學期初收到朋友的邀約擔任高醫ISPOR學生分會社團的幹部,才漸漸知曉有ISPOR、TaSPOR等協會長期在藥事經濟領域深耕推廣,很開心這學期的第二場活動就能與TaSPOR合作,讓我了解原來TaSPOR 有這麼多資源能幫助我們踏入這個領域,包含各種線上的職涯講座、營隊,甚至是研討會的補助。
這次的講座提到「健康技術評估(HTA)」、「醫藥品查驗中心(CDE ) 」,讓我發現藥事經濟不單單只是透過成本分析決定該使用什麼藥這麼簡單,竟然能影響衛生福利政策和健保給付與否的決策。而透過譚老師的介紹,我們也才知道決策背後一系列的評估含括科學的證據與臨床需求等主觀判斷,閱讀文獻有非常嚴謹的標準,使決策不偏頗,而藥品臨床綜合評價表,則更具體的羅列各項評估因素的權重,以確保每一個決定都是理性客觀。透過這些制度,資源可以合理地分配,病人也能獲得最有效的治療。讓我體會到一款新藥從研發到被病人使用,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中間需要經過非常嚴格的審核,背後也牽涉到很多專業領域的合作。
在講座的後半場,我們認識了藥事經濟領域相對應的職涯發展,並不侷限於學界,除了常聽到的Market Access,還有Key Account Manager,與Market Access不同,後者更專注於管理與醫院、醫療機構等客戶的合作,確保產品被客戶接受並提升使用率,前者則需要深厚的政策知識,Market Access 確保藥物獲得政策和健保支持,為市場引進新產品。Key Account Manager提升產品在特定醫療機構的銷售量,建立穩固的商業合作關係。僅管如此,兩個職位都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數據整理能力和跨部門的整合力,這讓我意識到,除了臨床醫療,還有像這樣結合專業的醫療知識與市場數據分析和策略管理的職涯選擇,對未來有了更多想像。
這場講座對我來說收穫非常大,尤其讓我理解到醫藥產業並不只有藥物開發這麼單純,從新藥上市到健保給付,每一步都需要專業分析與政策協調。而講師提到的「不要侷限自己的可能性」這句話,讓我深感共鳴。無論選擇哪條職涯路徑,持續學習和適應能力都是成功的關鍵。我希望自己能保持學習的熱忱,不侷限於單一領域,積極探索更多可能性。
這次的講座提到「健康技術評估(HTA)」、「醫藥品查驗中心(CDE ) 」,讓我發現藥事經濟不單單只是透過成本分析決定該使用什麼藥這麼簡單,竟然能影響衛生福利政策和健保給付與否的決策。而透過譚老師的介紹,我們也才知道決策背後一系列的評估含括科學的證據與臨床需求等主觀判斷,閱讀文獻有非常嚴謹的標準,使決策不偏頗,而藥品臨床綜合評價表,則更具體的羅列各項評估因素的權重,以確保每一個決定都是理性客觀。透過這些制度,資源可以合理地分配,病人也能獲得最有效的治療。讓我體會到一款新藥從研發到被病人使用,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中間需要經過非常嚴格的審核,背後也牽涉到很多專業領域的合作。
在講座的後半場,我們認識了藥事經濟領域相對應的職涯發展,並不侷限於學界,除了常聽到的Market Access,還有Key Account Manager,與Market Access不同,後者更專注於管理與醫院、醫療機構等客戶的合作,確保產品被客戶接受並提升使用率,前者則需要深厚的政策知識,Market Access 確保藥物獲得政策和健保支持,為市場引進新產品。Key Account Manager提升產品在特定醫療機構的銷售量,建立穩固的商業合作關係。僅管如此,兩個職位都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數據整理能力和跨部門的整合力,這讓我意識到,除了臨床醫療,還有像這樣結合專業的醫療知識與市場數據分析和策略管理的職涯選擇,對未來有了更多想像。
這場講座對我來說收穫非常大,尤其讓我理解到醫藥產業並不只有藥物開發這麼單純,從新藥上市到健保給付,每一步都需要專業分析與政策協調。而講師提到的「不要侷限自己的可能性」這句話,讓我深感共鳴。無論選擇哪條職涯路徑,持續學習和適應能力都是成功的關鍵。我希望自己能保持學習的熱忱,不侷限於單一領域,積極探索更多可能性。
